最近在看傳道介紹的一本書,叫做『改變帶來醫治』。
其實,你很難從標題就完全揣摩出書中的內容,
因為這是一本非常有深度的書,每一章節都很難囫圇吞棗,
必須細細品味,而且腦中常常浮現出很多感觸跟想法,
它談到很多自我反省的題材,
像是如何與人建立關係、如何做自己、如何對待善與惡、如何成長。
應該說,每個人都可以從這本書汲取到自己所需的一部分。
 
我必須承認,我是一個非常害怕改變的人,從小就這樣,
不管是從家庭進入學校、從一個學校邁入另一個學校、從學校到醫院、從畢業到入伍...
我常常為了未來還沒發生的事、或甚至是不太可能發生的事情擔心掛慮,
我想這是我們家會同時受洗的原因之一:求主同在、求主計畫、求主帶領、求主保守。
因為上帝在我們出生以前,就連我們的每一根頭髮都數算過了,我們的一切都在祂旨意之中,
我們儘管禱告、順服、剛強壯膽,上帝使人得勝,不是靠刀劍,乃是一顆堅定的信心...
 
就這樣,改變所帶給我的,往往是一次又一次的驚奇與恩典,
上帝永不落空的應許讓我更加敬愛祂、讚美祂、信靠祂、順服祂。
 
而且,我發現在這一連串的階段過程當中,
上帝一直不斷的在默默造就我、更新我、預備我。
很多事情,不是成不成的問題,而是什麼時候成的問題,
雖然我有很多軟弱跟不足,
但只要我做忠實的僕人、儘管倚靠祂、等候祂,
上帝就會設定一個最好的時機,
成就祂早已安排好的計畫,
『上帝為愛祂的人所預備的,是眼睛未曾看見、耳朵未曾聽見、人心也未曾想到的。』
 
其實我的成長過程,連我自己都覺得蠻神奇的。
在小學時候,可以說是過著每天玩樂的生活。
我喜歡彈鋼琴,喜歡跟示範錄音帶作比較,每當家裡有親朋好友來,
最得意的一件事就是可以一口氣彈個一兩個鐘頭,然後媽媽就會煮咖啡給大家喝,
我也可以喝到最愛喝的紅茶。(媽媽說小孩子不可以喝咖啡)
另外,我很喜歡氣象,我常常幻想我是氣象主播,以前住在山上的時候,
我會自己每天做天氣圖、量雨量、記溫度、觀察月亮圓缺和方位的變化。
每次爸爸因為下雨打不到網球而感到掃興的時候,
我卻為了可以玩水和觀察多采多姿的雨景而感到興奮。
還有,我喜歡觀察時鐘,喜歡看指針在走的感覺,
我有一座最愛的石英鐘,每天一起床最重要的事,
就是要把秒針調到跟中原標準時間一樣的速度,
跟上了節奏,就感覺很爽,我也不知道為什麼。
 
小學五年級樂團甄選,我加入節奏樂團班,而放棄了合唱班的邀約,
五年級擔任口風琴手、六年級擔任鋼琴手,
每天都很高興可以跟大家練習、出去比賽、出國表演、到處玩的感覺。
而且在早上升旗的時候可以演奏國歌和指揮全校同學,是一件很棒的事情。
這同時是我一個重要的轉捩點,因為節奏班的老師推薦,我才會去私立中學抽籤。
 
國中的生活是迥然不同的。我印象很深刻的是入學考試考小學數學跟國語,
以往只要輕輕鬆鬆就拿高分的我,居然在國語拿了76分。
這我也不意外,因為以前考試不是選選看,就是造句、作文,很好發揮,
可是現在的考試卻是一堆怎麼填也填不滿的空格。我真的嚇到了!
我懷疑我小學到底有沒有畢業!
第一次月考,考了68名,真想找個地洞鑽進去。
我很不適應中學的生活,每個老師為了逼迫學生念書,都有不同的處罰方式。
最讓我永生難忘的是一位自稱『大刀』的國文老師,上課的時候隨時都會電人,
而且每次上課幾乎都小考或默書,出題很刁,錯一題打一下,處罰毫不手軟,
偏偏國文課又特別多,幾乎每天都有,所以每次開始上課,我就開始期待下課,
每一分每一秒都是戰戰兢兢、坐如針氈,希望他眼神不要注意到我這邊,
直到鐘聲響的一剎那....如釋重負的感覺真好!
他說:「想彈鋼琴,就不要來這裡。」
 
然後想說希望新學期編班以後,可能會有新氣象,
沒想到還是屢屢無法擺脫這些狠老師的糾纏。
 
不過,也因為眾多狠老師的逼迫,(或者說諄諄教誨?)
我的背功進步蠻快的,一直到國二的第一次月考,
我第一次拿到從未想過的全校第一名,這才體會到什麼叫做『念書』。
 
我不知道這樣的學生生活好不好?
從國中到高中,從被動到主動,
每天每一節老師上完課,我知道要把握所有下課時間把習題寫完,
這樣回家以後才能有充分時間念書、背課文。
在家的時候,深怕吃一頓飯或者看一場網球比賽,就耗掉了念書的時間。
所以除非週末,我幾乎都待在家念書。
我開始在課本上畫重點,先用螢光筆畫,畫完了再用紅筆畫,
看一遍不夠熟,再看第二遍、第三遍...
我開始會去想,老師會出怎樣的題目來害我們,
一旦命中了就覺得很爽。
 
就這樣,每天一小考,每個禮拜兩次週考,每個月一大考,
每學期一次學業競試跟期末考,我習慣了念書、考試、念書、考試的生活。
而且發成績單很有效率,考完試幾天之內,
你可以收到一張全班每人每科的成績單,上面有平均分、班排名跟全校排名,
如果你再勤勞一點的話,你還可以在公佈欄找到班與班之間的平均分比較,
還有一張從全校第一名排到全校最後一名的成績單。
你所能想像到的統計數字,全部都可以一目瞭然的找到,應有盡有。
而且這些成績單跟考卷還會收集成冊,讓家長簽名待檢,好像戰利品,
堆起來絕對比課本還厚,彷彿是用考卷來寫日記一樣。
 
我記得我最叱吒風雲的時候,好像是在高一下的學業競試,
(學業競試是由非任課老師出題,所以意義特別重大)
其中數學100、化學100、英文99是最高分,另外平均好像95點多,也是最高分,
所以我在這次考試拿到三項單科最高分,以及第二類組第一名和第三類組第一名,
總共囊括五張獎狀,並且領先第二名30分左右。
當下剛好是生日期間,所以這是最好的生日禮物?
 
現在回想起來,還真的有些不可思議,甚至有點恐怖!
特別是對於英文的狂熱,在某次期末英文成績裡面,
你可以看到在全班一整排5X、6X、7X裡面,突然冒出一個95,
是多麼突兀的感覺。
 
不過我要強調的是,這種在外人看來傑出得可怕的表現,
除了個人的勤奮努力之外,最大的功臣絕對是老師!
假如說國中老師是狠的話,那麼高中真的是有敎得超讚的老師,
以教學論,絕對比一般大學教授好很多。
 
我很記得一位化學老師,在他的補習之下,
我從高一第一次月考的66分進步到聯考的96分,
好的老師真的會讓你學習很有效率。
 
除了學業,我們還有每天的班級生活競賽(比秩序)跟衛生競賽(比整潔),
通通都收藏在升旗台旁邊的一塊大白板,每週前三名接受表揚,末三名有懲罰。
我們每天的生活,無時無刻充滿了紀律、分數、名次、獎懲。
 
如果要說我中學生活除了念書之外有什麼快樂的地方,
就是國中時去何嘉仁補習和高中時禮拜天去打羽毛球的短暫時光了。
去何嘉仁最大的成就感,除了每次考試都挑戰100分之外,
我很喜歡跟老師對話、喜歡寫作業被稱讚字很漂亮跟用電腦打得一樣、
也喜歡跟媽媽在上課前聚餐,吃一片考吐司、喝一杯珍珠奶茶。
這是我在被功課壓力摧殘一整天之後,最有安全感的時刻。
打羽毛球的時候,我可以完全放鬆、揮灑,把電視上看到的招數全使出來,
我喜歡控制出球的速度、高度、角度,那種羽球飛行路線的感覺,
也喜歡在處於劣勢的時候靠著手感救球,反敗為勝的成就感。
我甚至會自己設計賽程、分析統計數據,來改善球技。
這寶貴的運動時光紓解了課業壓力,讓我隔天充滿活力迎接挑戰。
 
不過,我並不是那種為了爭奪第一名而不擇手段的人,
學業是一種成就,但我還是會很樂意幫助其他同學,
像是他們常常參考我的數學作業跟英文筆記,
到考試前夕甚至要排隊預約...。
(這應該是我最得意的兩項著作?)
我是那種會要求自己把作業筆記寫得很工整的人,(至少曾經是...)
條理分明、行列對齊、字體大小0.5公分平方...而且內容巨細靡遺。
我懷疑我的腦汁全在這時候用光了。
 
就這樣,我高二就報考大學。跳級的感覺其實沒那麼好,
因為模擬考的時候,跟學長姐拼,就好像從天堂打入凡間一樣,
再怎麼拼,你都要習慣每次考試都5、60分,第一名是那麼遙不可及的感覺。
但這也未嘗不是件好事,因為至少省下了一年準備聯考的煎熬。
 
有時候覺得,我會念醫科,是因為不喜歡背歷史跟地理,
加上選自然組以後想嘗試加生物的挑戰,最後再加上家人覺得個性的關係...
這時候就要想到懸壺濟世、拯救眾生... 似乎都不是時候。
 
進入了大學,還是把中學念書的精神,慣性作用的帶了進來,
選擇選修課的時候,盡量會選擇以考試來決定成績的課,
因為考試可能達到100分、但交報告卻很難做到100分。
於是,達到100分便成為我每天上課的目標,這似乎是我長久以來的標準。
用功念書成為我拒絕各種大小活動的藉口,
就這樣,我遠離了大部分與人群交流的機會。
但,學海無涯,剛開始雖然我仍然可以保持第一名的水準,
一個學期、兩個學期、三個學期,就算逼近了92分,
這個100分的理想一直很遠,直到第四學期,我連第一名都無法保住。
我開始對考試失去了信任,雖然說念書還是一種習慣,
但已經不再是我的生活重心跟成就感的來源。
 
這種念書、考試、念書、考試...就獲得成就的定律,已經漸漸被破壞。
單純的上課已經不是高分的保證,
因為很多平常沒上課的同學,看看考古題也同樣可以拿高分,我被迷惑了。
於是我開始翹課,從自認為上得很爛的老師開始,
我重拾荒廢多年的鋼琴、開始翹課打網球,
甚至到逼近考試的時候,翹課去念書、念考古題。
這不是很諷刺的一件事嗎?
 
每學期的鋼琴演奏,以及網球、羽球比賽,
已經成為我的成就感跟歸屬感來源了,
有時候,覺得大學生活好像一片空白。
老實說,我跟大部分的同學,並沒有太深的交往,
除了幾位聊心事的朋友,很多都只是在討論課業時才會往來。
 
如果說大學有「課業」、「社團」、「愛情」三學分的話,
大概只能拿一學分吧,
另外兩個,甚至可能是鴨蛋。
 
到了醫院見實習階段,我發現我很害怕跟人相處,
而且也不知道如何與人交流、建立關係,
這是從「與書本的生活」進入「與人的生活」的一種恐懼感,
甚至一度想放棄這條路。
在親友代禱,接受上帝以後,似乎有比較自信、勇敢,
而且在遇到挑戰、困難的時候,會有慈愛、有順服的心,默默去做,
甚至覺得有些事情別人不能忍的,我可以忍,而感到驕傲。
有些實習的同學則說我太nice、逆來順受...之類的。
 
看了這本『改變帶來醫治』之後,
我發現我在跟人發展「界限」上面,似乎出了點問題。
也許是我的成長歷程的關係,
我覺得我似乎不知如何與人適當的相連、並適當的設限,
導致我難以拒絕別人、甚至為了別人的感覺負責而背叛自己的感覺。
或者說在某些層次,我錯失了一個人在青少年時期所應該經歷的過程,
我甚至覺得我從來都沒有過「叛逆期」,
缺了某部份的感覺、行為、態度、行為、思想、能力、選擇、慾望...
因此,就無法真正忠於自我、對自己負責。
有些事情,我不知道我是「喜歡」還是「不喜歡」;
有些東西,我不確定我「要」還是「不要」。
這個歷程可能因為一些原因從我的生命當中掏空了,
導致我在某些行為上已經有30歲中年人的態度、
但在某些能力與智慧上卻還停留在青少年的階段。
 
所以在當兵的這段期間,經歷了那麼多的第一次,
我如此的興奮,彷彿想重新抓住青少年失落的每一個片段。
一個嶄新的社會,從零開始,一個口令、一個動作,
擺脫了『第一名』、『神』、『優秀』、『跳級』、『用功』...的包袱,
帶著上帝的慈愛、信心、盼望,
似乎感覺跟官兵弟兄來往,似乎比以前熟識的親朋好友容易一些;
收假的時候,似乎比放假的時候沒那麼壓力。
 
也因此,在解釋為何軍訓折抵役期比同梯少4天的時候,
我都非常不自在,因為又要觸及到讓我感到害怕的話題:
跳級、優秀、第一名... ...
雖然說這本身並不罪惡,或者在外人看來似乎是很光榮的事。
但,我不希望這是別人評斷我的出發點。
我沒那麼偉大,我只是平凡人,也是有血有肉的人啊!
 
當兵一年多,逐漸發現,
以前對一些不太有感覺的事物,現在變得比較有感覺了,
彷彿是一個患有自閉症的孩子,在一夕之間大夢初醒。
像是看到某些人,會在他臉上畫圈圈、有些會打叉叉;
聽到某些音樂,會知道它好在哪裡、不好在哪裡;
嚐到某些味道,會知道哪個成分好、哪個不好。
對於在哪些氣氛之下,自己跟身旁的人感受如何,會有感覺,
並且可以具體的描述出來,並知道大概怎麼處理。
唯一覺得不如從前的,就是在看書的效率上變差了,
記憶力跟文字敏感度有明顯下降,看了後面就忘了前面,
而且整段看完可能還不知所云。
 
我不知道『改變』會不會太晚,
但我相信這一切,都在上帝的旨意當中,
希望藉著這契機,我能夠更有智慧、更有勇氣,
懇求上帝醫治我,讓我更加成長、茁壯,
使我成為別人的祝福!
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小善存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